SCROLL
about-heroabout-hero

CATEGORY

ATEGORY

蔭油分類

1

薄鹽蔭油

鹽度落在 10-12 度之間,呈水狀,適用於沾食、涼拌之蔭油,主要用來提食物本身的風味。

category-1
2

蔭油膏

鹽度介於 10-12 度間,其製法是將糯米漿加到已煮沸的蔭油之中,使其呈現稠狀。因能緊密包覆食材表面,特別適合重口味愛好者用於沾拌,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品項。

category-1
3

一般蔭油

鹽度介於 13–16 度之間,總氮量高於 0.5g/100ml,風味醇厚、香氣穩定。相較於豆麥醬油,更耐長時間加熱熬煮,適合用於滷製、快炒、醃漬等多種料理,且香氣不易揮發,常被視為經典萬用型蔭油。

category-1
4

壺底蔭油

總氮量高於 1.2g/ml,常理,鹽度一般高於 18 度,風味純淨,鮮味突出,麩胺酸為主要鮮味來源,與菇類的鳥苷酸、肉類的肌苷酸結合烹煮,鮮味會產生加乘效果,是煮湯、蒸食的絕佳選擇。

category-1
5

白蔭油

鹽度沒有一定範圍,端看各廠製作手法,最顯著的特色為色澤呈通透的金黃琥珀色,故無添加色素,色澤雖淡,但鮮味不減。常見的作法有二,分別為使用黃豆釀造,或者黑豆水式釀造。適合用於涼拌菜、煮湯,保持料理本色又增添香氣層次。

category-1
6

二次釀蔭油

以風味熟成的生蔭油取代鹽水,再與剛發酵好的豆麴共同下甕釀造,用兩倍的原料與時間再熟成風味。成品在相同的鹽度下,香氣、鮮味加倍,料理應用廣泛,沾、炒、滷等皆表現出色,香氣具獨特,喜好因人而異。

category-1

只有豆麴與海鹽,其比例會因為洗麴時間的長短而異,一般而言,以容量計其比例為豆麴:鹽 ≒ 1:0.2,實作比例為 5:1 會比較好理解。若洗麴時間越長,豆麴吸水的量越多,則鹽比例就越高,是目前台灣最傳統的釀造方式,香氣濃厚,是台灣老一輩人口中的醬缸味,準確地說,乾式釀造香形為「梅干菜」,通常純乾式的蔭油擁有非常好的料理上色功能。

古法釀造

BREWAGE

乾式釀造

category-bgcategory-bgcategory-bgcategory-bgcategory-bg
島國純釀
蔭油等級

GRADE

島國純釀
臺灣蔭油
  1. 1

    使用完整大豆,但全製程不含小麥。

  2. 2

    風味熟成若為前製釀造,日晒需四個月以上;風味為後製熟成,日晒需 21 天以上。

島國純釀
島國純釀
臺灣甕熟蔭油
  1. 1

    使用完整大豆,但全製程不含小麥。

  2. 2

    使用陶甕釀造,但需經日晒釀造。

  3. 3

    風味熟成若為前製釀造,日晒需四個月以上;風味為後製熟成,日晒需 21 天以上。

島國純釀
島國純釀
臺灣琥珀蔭油
  1. 1

    使用台灣國產之完整大豆,其大豆為友善耕作。

  2. 2

    使用台灣種麴。

  3. 3

    使用陶甕釀造。

  4. 4

    台灣地區釀造。

  5. 5

    風味熟成若為前製釀造,日晒需九個月以上;風味為後製熟成,日晒需 21 天以上。

從地圖找蔭油

從料理找蔭油